首页 > 最新动态 > 5G-A+AI 双 buff!人形机器人从全运火炬手到进博爆品,科技落地潮来了
最新动态
5G-A+AI 双 buff!人形机器人从全运火炬手到进博爆品,科技落地潮来了
2025-11-116

一边是国家级赛事上 “零陪跑” 的火炬传递,一边是国际展会上收获全球订单的硬核展品 —— 近期人形机器人密集亮相重大场景,从十五运的 “夸父” 到进博会的 “天行者二号”,科技突破与市场落地正双向奔赴,让曾经的 “未来产物” 加速走进现实。

PART.1


高光时刻:两大场景见证机器人硬核实力

全运赛道:5G-A 加持,“夸父” 独闯火炬传递

11 月 2 日的深圳,全球首个 5G-A 人形机器人 “夸父” 惊艳十五运火炬传递现场。它身着运动服,高举 1.6KG 重的火炬,迈着高度拟人的步伐完成点火、奔跑、交接全流程,动作稳健流畅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11_145829_165.png


全运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

不同于以往人形机器人赛事中 “工作人员手持遥控器陪跑” 的场景,这次工作人员全程 “两手空空”,甚至背身站立零接触。背后是深圳市民中心到莲花山长廊的 5G-A 网络全覆盖,中国移动优化 20 余个站点,打造分圈分层传输方案,搭配无线 AI 智能评估技术,实现超高清画面实时回传和毫秒级指令下发,为 “夸父” 筑起 “隐形防护网”。

短短一个月的筹备期里,乐聚机器人团队未改硬件,仅升级 “运动控制小脑”,通过新一代算法提升 “动态黏性”,优化负载平衡,让 “夸父” 即便在斜坡路段也能自主调整姿态,完美契合真人交接节奏。

进博舞台:成都智造,机器人集体 “圈粉” 全球

同期举办的第八届进博会上,成都科技企业携多款机器人及智能产品集体亮相,成为四川馆的 “吸睛担当”。

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的 “天行者二号”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,凭借全栈自研技术、15 公斤负载能力和高拟人自由度备受关注。相较于上一代,它在外观、结构、运动控制和智能交互上全面升级,未来将聚焦教育科研、智慧工厂与康养服务,既能协助半失能老人运动,也能实现多模态陪伴交流。

微信图片_2025-11-11_145817_942.jpg

四川馆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

成都卿心懂卿科技的行走助力外骨骼同样抢眼,不足 2 公斤的设备能在平地行走和登台阶时协同发力,减轻关节负担,覆盖银发经济、智慧文旅等多个领域,既服务巡林员、巡警等职业人群,也助力老年人、渐冻症患者维持行动力。

PART.2


技术内核:从网络支撑到全栈自研,创新筑牢根基

两类场景的亮眼表现,离不开底层技术的持续突破。

  • 通信与算法双驱动:“夸父” 的零陪跑依赖 5G-A 网络的大带宽、低时延特性,搭配运动控制算法和负载平衡算法,实现动态调整与精准执行;“天行者二号” 则以全栈自研技术为核心,在负载能力和交互体验上实现迭代,展现了不同技术路径的创新成果。

  • 硬件适配场景需求:从 “夸父” 针对火炬负载的优化,到外骨骼机器人的轻量化设计,再到影目科技 AI 智能眼镜(支持 260 余种语言翻译,准确率 98%)的场景化功能升级,都体现了 “技术适配需求” 的研发逻辑,让产品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。

  • 生态协同赋能:“夸父” 由乐聚机器人研发,中国移动、哈工大等提供技术支持;进博会上的成都企业也通过展会平台,推动 AI 眼镜与外骨骼装备的功能联动,生态共建正成为技术落地的重要助力。

PART.3


从 “亮相” 到 “畅销”:机器人产业的落地密码

无论是赛事中的技术验证,还是展会上的市场试水,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 “展品”“演示品” 走向 “爆品”“实用品”,背后藏着清晰的产业逻辑。

  • 场景精准定位:康养服务、工业生产、特殊人群辅助、跨语言沟通等场景需求明确,为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落地空间,如 “天行者二号” 聚焦康养与科研,外骨骼机器人瞄准行动不便人群和职业场景。

  • 展会与赛事搭建桥梁:十五运成为 5G-A 与机器人融合的 “试验场”,验证了技术的稳定性;进博会则为成都智造打开了国际市场,如凤凰再生科技收获 600 多个客户联系方式,影目科技迎来巴西客商当场下单,卿心懂卿达成多地合作意向。

  • 用户反馈反向迭代:企业通过展会收集用户对产品设计、功能拓展的建议,如影目科技关注镜框设计与方言、小语种支持,让产品在量产前更贴合市场需求。

PART.4


未来展望:技术优化与生态共建并行

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,仍需攻克诸多难题、完善产业生态。

行业专家建议,5G-A 模组需进一步适配机器人需求,可灵活选择天线形态、必要时改造硬件增强信号,同时将数据记录周期从分钟级升级为秒级,提升技术适配性;企业层面,需持续深化 “技术 - 场景” 的匹配度,如进博会上企业探索的 “AI 眼镜 + 外骨骼” 联动模式,将拓展更多应用可能;此外,通过赛事验证技术、借助展会链接市场的双向通道,将加速创新成果转化,让人形机器人在更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


来源:中国电子报、成都科技



▼ 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 
图片
新闻大事记

【本周大事记】团体标准、航天逐梦、智造升级!

行业活动

《信息化项目造价咨询服务标准体系框架》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

征集通知

【征集通知】关于开展四川省软件行业“名企、名品、名案”发布工作的通知

软核洞察

【软核洞察】这个冬天,我们为何热泪盈眶?

图片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