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是大厂的 “小跟班”? 做的系统没人知道是谁开发的? 甚至怀疑自己在行业里没分量?
每天埋首改需求、敲代码时,你可能从没细想 —— 这些看似 “不起眼” 的系统,其实早悄悄撑起了四川产业的运转。
其实在四川软件产业里,藏着一个被忽略的真相:那些关乎民生、产业运转的数字系统,大多出自你这样的中小团队 ——市级政务平台、县域智慧农业系统、社区医院的数字化门诊…… 超过7成的细分场景解决方案,背后都是员工不足百人的技术团队在支撑。
??新浪网:截至2024年,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300万家,占企业总数的90%以上,贡献了60%以上的GDP和80%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。
??四川省统计局: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36461.1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.4%,按不变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6.0%。
从产业生态来看,你们从来不是大厂的 “补充”,而是实打实的基石与主力。能坐稳这个位置,靠的是3个别人难复制的核心优势:
中小企的生存逻辑,从来是 “深度>广度”。
比如专注县域医疗HIS系统的团队,产品能精准适配本地医保政策、医生诊疗习惯——这种 “毛细血管级” 的定制化,标准化产品根本替代不了;再比如德阳做装备制造预警的团队,在特定工业场景里攒下的 “领域知识(Know-How)”,早成了别人跨不过的技术护城河。
“船小好调头”不是俗语,是你们的硬实力。
面对鸿蒙生态这样的新趋势,本土物联网企业几周就能完成方案适配;而大厂可能还在走内部评审流程。扁平的架构让“需求→开发”的通路极短,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里,你们总能先拿到先机。
软件实施不只是技术活,更要懂本地“潜规则”:
市州政务流程的细节、川渝产业的协作习惯,外来企业要学很久;但你们靠深植的本地社交网络、对生态的熟稔,能实现 “无缝对接 + 高效服务”—— 这份 “接地气” 的能力,外来团队很难比。
品牌声量小,做了好项目没人知道;关键资源难拿,想对接需求没门路;前沿技术跟进吃力,怕跟不上趋势…… 这些问题,一直拖着你们的价值释放。
今年以来,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针对这些痛点,把服务落到了实处:
四川软件产业的繁荣,从来不是靠少数巨头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靠众多中小企组成的 “生态雨林”。
每一家在细分领域专注创新的企业,都是这片雨林里不可缺的 “物种”——少了任何一个,产业生态都不完整。
协会使命:让 “雨林” 繁茂,“基底” 更坚实
而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的使命,就是帮这片“雨林”长得更繁茂:我们想帮你强化领域深度,支持你敏捷创新,拓展生态连接——和你一起,把四川软件产业的 “基底” 打得更坚实、更广阔。
028-86623615;028-86620835
www.scsia.org;www.scssc.org.cn
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6号丰德国际广场A座A3-1401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