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9月1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就《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。据《中国电子报》获悉,该标准首次填补我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安全基线空白,将为行业准入、质量监督及事后追溯提供关键技术支撑,对全面提升产品安全水平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当前,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转型,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未来产业的战略制高点,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。其中,组合驾驶辅助系统(指设计运行条件下持续控制车辆横纵向运动,且具备相应目标探测与响应能力的软硬件系统)能有效减轻驾驶负担、提升舒适性,既是新车型核心亮点,也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考量。市场数据显示,今年1—7月我国具备该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5.99万辆,同比增长21.31%,渗透率攀升至62.58%,较去年同期提升6.5个百分点,规模化应用态势显著。
不过,系统普及也同步带来两大关键挑战:一是产品性能缺乏统一标准。受感知方案、控制策略及交互逻辑差异影响,不同车企系统在混合交通、占道施工等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、稳定性差距明显,既易导致用户误判功能边界、形成过度依赖,也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;二是营销与使用环节风险凸显。部分企业滥用 “高阶智驾”“零接管” 等概念,刻意模糊 “驾驶辅助” 与 “自动驾驶” 界限,淡化系统局限性,致使个别驾驶员放松警觉,出现长时间脱手、分心等危险行为,甚至酿成伤亡事故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在此背景下,加快制定系统安全底线标准、厘清宣传红线,已成为监管部门、行业及公众的共识与迫切需求。
据悉,工信部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工作,坚持 “急用先行” 原则,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该国标制定。在技术内容上,该标准既在合理范围内与UN R171《关于批准车辆驾驶员控制辅助系统(DCAS) 统一规定》等国际法规协调接轨,又紧密结合中国复杂道路交通场景,充分考虑不同产品形态和技术路线,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分为基础单车道、基础多车道、领航三类(不含泊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)。同时,从 “提升产品能力表现”“强化安全保障要求”“规范系统使用方式” 三个维度构建 “三重安全保障体系”,多维度规范系统安全能力,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支撑。
下一步,工信部将根据公众反馈情况,加强部门协同合作,加快推进标准发布、宣贯、实施与监督等工作,确保各项安全技术要求落地见效,既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,也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。
?上下滑动查看更多
Slide for more phot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