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当你看到乌云密布,会自然预判 “要下雨了”,然后提前收衣服、带雨伞 —— 这种基于生活规律预判未来、规划行动的能力,如今机器人也能拥有了。
近日,成都传来重磅消息
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研发出
可能有人会问,“世界模型” 听着很抽象,它和我们常说的AI大模型有啥不一样?
就像我们看到桌上没插吸管的瓶子,想喝饮料时会自动想到 “要先拿吸管插进去”;看到没盖盖子的宽口杯,会知道 “该把盖子盖上”—— 这种 “先预判、再行动” 的逻辑,正是世界模型赋予机器人的能力。
而我们熟悉的 GPT、DeepSeek 等大模型,更像是 “海量数据的匹配高手”:它们靠统计大量数据来生成内容,但不懂物理规律,也没法解释 “为什么要这么做”。图灵奖获得者杨立昆就曾直言,现在的AI大模型,智力水平甚至不如家养宠物 —— 因为它们缺乏对真实世界的 “理解”。
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,想让机器人真正 “聪明”,光靠数据驱动不够,必须让它拥有 “理解物理世界、模拟环境变化” 的能力——这就是世界模型的价值所在。
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两段演示,
把 “世界模型” 的作用体现得很直观。
演示一,给到机器人一个插有吸管的玻璃瓶的图片作为目标。机器人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观察,看到了一个没有吸管的玻璃瓶。通过在隐空间规划,R-WMES系统规划出完成任务的完整机器人动作:需要机器人抓取一根吸管插入玻璃瓶,以达到预设目标图片(带吸管的玻璃瓶)一致的效果。
演示二,给到机器人两个玻璃杯的图片作为目标,其中一个宽口玻璃杯有杯盖,一个窄口玻璃瓶没有盖子。机器人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观察,看到了两个都没有杯盖的玻璃器皿。通过在隐空间规划,R-WMES系统规划出完成任务的完整机器人动作:需要机器人抓取一个杯盖盖在宽口玻璃杯上,以达到预设目标图片(宽口玻璃杯有杯盖,窄口玻璃瓶没有盖子)一致的效果。
这两段演示的关键在于:机器人没有依赖预设程序,也没有需要人工手把手教 —— 它是靠自己 “理解目标、观察环境、规划动作” 完成的。哪怕换个陌生环境,只要它学过相关物理规律,就能自主适应,这正是以前的机器人做不到的。
机器人世界模型由4大要素组成,他们是:任意指定目标(Any Specified Target)、隐空间规划(Latent Space Planning)、动态物理交互(Dynamic Physical Interaction)、视角变换(View Transformer)。
这次 R-WMES 系统的发布,不是偶然!
今年上半年,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750亿元,相关企业有上千家 —— 从核心技术研发到产业链配套,成都已经形成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 “沃土”。
此次 “世界模型” 机器人系统落地,不仅巩固了成都在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,更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:比如更多机器人企业来成都研发、更多工厂来测试应用场景、更多人才来参与技术攻关。
未来,成都还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,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—— 目标很明确:要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,推动人形机器人迎来 “爆发的奇点时刻”。
从 “只会重复动作” 到 “能像人一样思考”,成都的这个 “零的突破”,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,更打开了人形机器人走进现实生活的大门。或许用不了多久,我们就能在工厂、医院、家里,看到这些 “会思考” 的机器人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—— 这一天,正在因为这次突破而加速到来。
来源 | 成都经信发布
▼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 ▼